怎样给讲话稿取题目?怎样提炼观点?怎样制作提纲?
- 技巧分类:职场办公
- 技巧标签:领导  讲话稿 
- 技巧链接:https://wpfx.org.cn/skills/3602.html
- 技巧详情:
怎样给讲话稿取题目?
取题目是一道重要工序,一般在考虑结构和列提纲时完成。有些讲话稿不需要另取题目,直接标明用途就行了,如“政府工作报告”、“××同志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”、“××同志在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”、“××同志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”等。有些讲话稿则有专门的题目,如“抢抓机遇,苦干实干,奋力开创我市经济建设新局面”,下面加上副题“××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”。那么,什么情况下需要取题目呢?通常是:(1)部署重要工作,提出奋斗目标,通过题目亮出主题,凝聚人心,如“加大改革力度,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”;(2)就某项重大活动进行动员,在题目上体现鼓动性和号召性,如“全市人民行动起来,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而奋斗”;(3)面临重大转折,包括班子换届、行政区划调整、部署新一年工作等有关会议上的讲话,通过题目表达某种新的主张和信念,如:“不负人民重望,把本届政府建设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”、“以撤地设市为契机,加速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”。无论面对何种情况,有了一个好的题目,一篇讲话就有了旗帜,有了统帅,有了主旨,就能把整篇文章“串”起来;好的题目也常常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,产生鼓舞人心、振奋士气的效果。
但制作题目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,马虎了事、随意为之,决然找不到好题目。人们常常为找一个好题目而冥思苦想,反复推敲,这是应该的,也是值得的。这里需要注意四点:
第一,针对性要强,要与主题和内容相吻合。这就好比做帽子,尺寸必须与脑袋大小相一致,尺寸大脑袋小不行,尺寸小脑袋大也不行。比如讲话内容仅涉及经济工作,题目上就不能把党的建设、精神文明建设都扯上去;反之亦然,如果讲话内容包括两个文明建设,题目上就不能仅仅反映其中某一个方面,而要把两方面都点到。
第二,立意要高。即高屋建瓴,主旨鲜明,思想性强。比如部署新一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,调整结构、稳定粮食生产、发展高效种养业和工副业、抓好计划生育、提高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都要提到,那么取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为好呢?按照一般的写法,以“发展农村经济,做好农村工作”为题,当然未尝不可,但显得平了一些,如果换成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,以农民增收为目标,再夺农业和农村工作新丰收”,工作重点有了,工作目标有了,立意自然就高深得多。
第三,句子要精巧。“精”即精炼,不拖沓;“巧”即讲究艺术性,用得恰到好处。有些讲话稿的题目太长、太琐碎,如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,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,解放思想,大胆创新,努力把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”,意思当然没有错,但严格地说,这不像题目,而是几句凑在一起的话,或者说更像一句口号,看上去给人以“散”和“乱”的感觉。一个好的题目,除了句子精炼之外,在技巧上还须把握:(1)节奏美,即句子富有节奏感,双音词和单音词合理搭配。如“抓管理,强内功,打好企业扭亏增盈攻坚战”,节奏感就很强,听起来也舒服。如果把后一句改成“打好企业扭亏增盈攻坚战役”,仅多一个“役”字,节奏感就不强了。(2)句式美,即讲究句子的匀称、整齐和长短句科学组合。如前边这个例子,“抓管理,强内功”,是一对字数相等、结构相同的短句,再加上“打好企业扭亏增盈攻坚战”这个长句,有点像宋词的长短句,朗朗上口,浑然天成。如果都改成短句,如“抓管理,强内功,扭亏增盈,提高效益”,味道就差得多了。(3)气势美,即句子要有气魄和力度,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。仍用前边的例子,把“抓管理,强内功”改为“加强管理,苦练内功”行不行?当然也行,但“抓”较之于“加强”,“强”较之于“苦练”,显得更有动感和力度。后边一句同样道理,其中“攻坚战”三个字,既体现了工作难度,又体现出一种迎难而上、务求必胜的气概。如果把这句改成“做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”,意思当然也说得过去,但气势上就明显不如前者。(4)逻辑美,即题目中各句之间的“粘”性要强,要合乎逻辑,不能前言不搭后语。像前面提到这个句子就是一种递进关系,“抓管理,强内功”,是指要做的工作,“打好企业扭亏增盈攻坚战”,既是内容又是目标,前后意思紧密相连,逻辑严密。如果把它改成“抓管理,强内功,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”,后半句的内涵扩大了,前后的关联度就不大紧密了。
第四,句子要新颖,要别致,忌雷同,忌平淡。题目有新意,首先就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;题目没有新意,人家一听又是老调调,首先就没了兴趣。有些讲话稿的题目正是存在这个问题,讲经济工作,说来说去离不开解放思想,真抓实干,为实现什么什么目标而奋斗那几句;讲党建工作,说来说去离不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,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那几句。这样取题目不是不可以,但重复的次数多了,人家听起来就烦。如同人的面目千差万别一样,文章的题目也应是千姿百态的,这就需要从技法上刻意求新,灵活善变。可以从角度上求新,如“落实政策,强化服务,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”、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,力促个体私营经济再上新台阶”,两个题目意思一样,但角度不同;可以从提法上求新,如“把握改革、发展、稳定大局,夺取两个文明建设新胜利”、“把握大局,突出重点,开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新局面”,两个题目意思也差不多,无非换个提法而已;还可以从句式上求新,或长句,或短句,或对仗句,或非对仗句,只要新颖、准确就行。如一篇专门谈解放思想的讲话,题目可以是“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为新一轮改革开放铺平道路”,也可以是“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”,或者更干脆、更直白一些“谈谈解放思想问题”,三个题目说的是同一个意思,但句式和风格各不相同。在取题目的问题上,毛泽东同志堪称“高手”,他的一些讲话题目如《反对自由主义》、《为人民服务》、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等,句子精炼,主旨鲜明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
讲话稿的题目一般是在起草之前就做好的,但也有些是在完稿之后再最后敲定的,因为文章完成后有时会出现内容与题目不一致的情况,或者发现原定的题目并不精彩,需要修改或推倒重来。无论何种情况,做题目必须一丝不苟,精益求精,要有点“不得佳句誓不休”的劲头。
起草讲话稿怎样提炼观点?
观点和题目一样,一般也在结构和列提纲时完成。不过从顺序来讲,应是先有题目后有观点,题目统帅观点,观点统帅内容;只有题目而没有观点,就像一个人只有脑袋而没有骨架,整篇文章就立不起来。所谓观点,即对事物的看法或态度,在讲话稿中,就是用于统帅内容的关键性提法或主张。它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:一是直接作为小标题,二是不在小标题上出现,而是以关键句子或关键段落散见于文章当中,要靠听众或读者去领会,有时也会以黑体字或着重号予以标明。
说到观点,人们常常强调“提炼”二字,说明观点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,而要经过反复思考、推敲。一个好的观点就是一个亮点,几个好的观点就能使一篇讲话熠熠生辉,甚至可以说,只要观点立得住,即使文字平淡一些,这篇讲话也还是成功的;反之,文字再精彩,但没有几个过硬的、经得起推敲的观点,这篇文章也很难说是成功了。所以不少同志宁可文字平平,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琢磨观点,这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提炼观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
一要紧扣主题。观点既然是为主题(题目)服务的,所以当然要围绕主题来展开,否则整篇文章就要乱套。比如一篇部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讲话,所列的观点可以是:农业发展缓慢的最根本问题是结构问题;调整结构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高产、优质、高效农业;在调整结构中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;各部门各单位要为优化农业结构提供优质服务。这里,4个观点虽然讲的是不同的问题,但都扣紧了产业结构调整这个主题,是从不同的角度率领不同的内容为主题服务,整篇文章就显得紧凑了。
二要鲜明。即观点要分明而确定,提倡什么,反对什么,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态度明确,直截了当,绝不含含糊糊,模棱两可。观点不鲜明是领导讲话之大忌,因为领导者既然是去布置工作,是在向下属提要求,当然要把意图尽可能讲得明白些、把观点尽可能表达得清楚些,以便下属领会和贯彻,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观点不鲜明至少有三种表现:一是语气含混,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。比如这样的句子:“发展民营经济可能是使我市经济摆脱困境的较好办法。”意思虽然是提醒人们注重民营经济,但“可能”二字又带出问题来了:到底“可能是”还是“一定是”?要不要把民营经济摆到突出位置来抓?讲话者是不是思想上还有什么顾虑?如果把这个句子改成“发展民营经济是使我市经济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”,态度就明确了,效果当然也会大不一样。二是缺乏提炼,把好端端的观点淹没在琐碎的叙述之中。比如这样的句子:“班子不团结,就会伤了同志间的感情,就会经常出现磕磕碰碰的事情,就会妨碍民主集中制的执行,就会搞得下面无所适从,就会损害班子形象,就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,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。”意思当然没错,但显得太“婆婆妈妈”了,如果把它浓缩成“班子不团结,是削弱班子战斗力的祸患,是危及事业发展的毒瘤”,就显得凝炼、干脆、鲜明多了。尤其在观点作为小标题的情况下,这一点更值得注意。不少同志常常把最关键、最精彩的话放在小标题上予以凸现,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。三是缺乏力度,不痛不痒。比如这样的句子:“要注意解决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”,话是说到了,但显得软绵绵的,你叫“注意”但下面不一定都会注意,如果换成“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”,这就明确表达了领导者的决心,就会使与会者警醒起来。
三要新颖。即观点要新鲜、独到,不入流俗,不人云亦云。这同对文章题目的要求是一样的。新颖的观点能引人注目,并使文章充满生气和活力。有的同志不太注重这一点,列观点时不愿多动脑筋,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提法,在几次、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讲话稿中没有多少变化,比如“要提高认识”、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”、“要提倡实干作风”、“要加强领导”,这样的观点虽然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,但语句陈旧,缺乏新意,人家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,还会有什么吸引力?换一种说法,比如把“要提高认识”变为“认识是行动的先导”,把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”变为“从更深、更高层次上搅动思想”,把“要提倡实干作风”变为“以实干树形象,以实干兴事业”,这样就多一些新鲜感了。另外,观点求新还可表现在句式上,有些可用紧密型的短句,有些可用松散型的长句。比如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”这个短句,如果用的次数太多了,为避免雷同,也可写成这样的长句:“解放思想过去是、现在是、将来仍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先导工程,必须紧抓不放,不断迈进新境界、解决新问题。”同样的,“要提倡实干作风”也可写成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。要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以实干为荣、以空谈为耻的风尚,坚决扫除一切不干实事、只图虚名的坏作风”。类似这样的长句也可放在小标题上,标以黑体,以求醒目。
四要准确。所谓准确,就是观点要站得住脚、经得起推敲,符合上级精神,符合当地实际。观点不准确,有时容易导致误解,甚至让人钻空子,造成不良后果。比如有篇讲话稿中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话“要与党中央、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”,这就搞错了,说得好听点是提法失误,说得不好听就是个政治问题,因为规范性提法只是“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”。还有一篇讲话稿,本意是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,大幅度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,观点上却写成“要放手发展私有经济,使之在国民经济中挑大梁”,“私有”与“私营”仅一字之差,而我们国家是“以公有制为主体”,严格地说这也是个政治错误。可见在观点的准确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马虎,更开不得玩笑。像后面这个提法,也许是为了体现你思想解放,但思想再解放也不能乱提口号、不能胡思乱想,否则就是给领导帮“倒忙”。
怎样制作讲话稿提纲?
事实上,前边所讲到的结构、取题目、列观点几个问题,都是与制作提纲同步进行的,只不过为了把问题说得集中和清楚些,就把它们分开来讲了。这里所说的,只是相关几个带补充性和技术性的问题。
结构是提纲的基础,结构设计基本完成之后,要通过列提纲进行细化、技巧化并固定下来,以便写作时有所遵循。有些同志不大注重提纲,以为明确讲几个什么问题就行了,铺开稿纸就匆匆动笔;还有些同志虽然意识到提纲的重要,但仅仅把它看作一道程序,而没有花心思去精心制作,随便列出几个层次就算了。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利于写作的,对初学写作者尤其不利。要知道,磨刀不误砍柴工,制作一份精美、准确、完整的写作提纲,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,所以大凡有经验者,都不惜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提纲,列出提纲后还要交领导审定再动手写作。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?第一,提纲既经领导同意,文章成功率一般都较高,省得完稿后“翻烧饼”;第二,写作按提纲进行,要比没有提纲顺利得多,而且可以避免脱离主题、层次混乱、前后矛盾等问题的发生;第三,在一篇讲话稿由几个人分工合作的情况下,提纲可以起到制约和协调作用,以免写作时出现冲突和重复现象;第四,有利于初学写作者练习写作,有提纲“管”住,只管把内容装进去就是了,即使他“跑调”也跑不了多远,次数多了就可以慢慢熟练起来。
除前面已经提到的方面外,制作提纲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首先,从程序上走好三步。第一步,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,分别列出小标题,作为一级提纲。一级提纲根据主题而展开,是为主题服务的。第二步,根据一级提纲列出二级提纲,二级提纲又是为一级提纲服务的。这里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,根据一级提纲的小标题再列出若干细标题,使条理更分明一些,比如一级提纲是“认清形势,明确任务,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”,为什么强调加快发展呢?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明,如“加快发展是大势所趋;不加快发展就要继续落后;我们已具备加快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”,用这样一组细标题来支撑一级提纲的小标题。另一种情况是,不列细标题,仅列出几个层次,一个层次一层意思,组合起来,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。第三步,根据二级提纲,安排好具体要写的内容。在这里,内容又是为二级提纲服务的,必须紧紧围绕二级提纲来展开,包括讲什么道理、提什么要求、举什么例子等,先进行初步构思,并将要点记下来,有时还要把事先想到的或领导提示的关键性的话记下来,以防遗忘。总之,提纲制作是循着“主题→一级提纲→二级提纲→内容安排”的顺序进行的,这就像上下级的关系一样,顺着看是一级“领导”一级,倒着看是一级对一级负责。
其次,提纲制作过程中,还要注意把握几个细节问题:
第一,精心制作小标题。各标题之间既要互相呼应,又要朴实自然,不要生拼硬凑,牵强附会。在这方面,尤应注意排比句的合理使用。排比句的好处是,句式整齐,易于记诵,但如果用得太多太滥,或者明明“排比”不成也非要凑成“排比”,那就没多大意思了。如这样一组排比句“进一步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;进一步振作精神,坚定信心;进一步突出重点,强攻难点;进一步加强领导,落实责任”,看上去整齐倒是很整齐,条理也清楚,但说来说去都是“进一步”,而且意思平淡,还不如不排比的好。还有这样一组:“农业稳市,工业强市,三产旺市,民营兴市,改革活市,开放富市。”这里边几个动词,有的很自然,有的则不自然,“稳”、“旺”、“活”三个字就显得有点牵强,且意思表达上也欠准确,如“改革活市”,难道改革就不能“强市”、“兴市”吗?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,比较起来还更带根本性呢!又如“工业强市”,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,工业提供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,难道就不能“兴市”、“富市”吗?所以对于排比句,能用则用,不能用则千万不要勉强,否则就是作茧自缚,别扭得很,拘谨得很,把句子的生动性都扼杀掉了。
要注意各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,使之严密、和谐,而不能相互矛盾或相互混淆。比如一篇讲话稿讲了3个问题,小标题是这样列的:“一、振奋精神,全力以赴抓发展;二、坚定信心,努力实现农民增收、工业增效、财政增长的目标;三、求实务实,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。”前两个小标题一个讲“精神”,一个讲“信心”,意思差不多,容易相混淆,应将第二个小标题前4个字换一种说法,如换成“突出重点”,这样就区别开来了。又如在“加大力度推进各项改革”的小标题下,列这样一组细标题:“1.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措施;2.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;3.深化农村改革。”作者把3个小点并列一起,但第1点与第2、3点显然不是并列关系,而是全面与局部的关系,第1点已经覆盖了第2、3点,怎能并列呢?只有把第一点缩小成某一局部的改革,才能与后边两点并列起来。
第二,在制作小标题和安排段落、层次时,要合理使用序号。使用序号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眉目清楚,脉络分明。有的同志认为序号随便怎么用都可以,不必为这样的枝节问题费心劳神,这话不对。序号的使用也要讲究技巧、灵活多变,不能僵硬呆板、千篇一律。比如有的讲话稿在标序号时,从头至尾都是“第一、第二、第三”,或“一是、二是、三是”,或“首先、其次、再次、又次”。有的用序号用得太多,有些地方不该用序号也用序号,以至于满篇都是序号,看起来反而觉得费劲,像开中药铺一样。有的用序号显得很别扭,如“第一是要提高认识”,要么不用“是”字,要么不用“第”字;又如“(1)是要突出重点”,后边的“是”字就可以不要。
序号的使用要注意几个具体问题:一是把握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,如果不用序号也能使层次分明,则可以不用,尤其在篇幅不长、内容集中的讲话稿中,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。在所有的机关文稿中,讲话稿最不宜多用序号,用得越少越好。二是在需要使用序号时,方法上要灵活一些,各种标序方法可变换使用,比如一个大层次中用的是“第一、第二”,另一个大层次则可换用“一是、二是”,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。三是要掌握在不用序号的情况下照样使文章层次分明的多种方法,如在段落开头用破折号;在并列的内容之间用分号;在说完一层意思时用“要”字带出另一层意思。举个例子来看,这样一段话:“我市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,一是战线过长,摊子铺得太大,二是经营规模小,中型以上企业屈指可数,三是缺乏支柱产业,没有叫得响的名牌产品。”在这里,用序号当然也未尝不可,但有时为了避免序号用得太多,在几个问题中间用分号标开,意思也是很明白的。
第三,要周密安排文章的起承转合。“起”即开头,“承”即层次与内容之间的前后承接与呼应,“转”即一个层次转到另一个层次,“合”即归纳和总结。要形成一篇好文章,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,而且要精心筹划,不可粗疏。比如“承”,就要考虑下一层次的内容与上一层次的内容是否紧密连接,前后贯通,不“承”则会出现内容松散、层次混乱的现象。又如“转”,就要考虑层次转换时如何向下一层次自然过渡,不至于跳跃性太大、文章的连贯性不强,这就需要合理使用过渡词、过渡句和过渡段。写作中我们常常用到“另外”、“此外”、“值得注意的是”、“还需提及的是”这样一些过渡词和句,其作用就是在转折处把层次或段落粘连起来。当然,更重要的“转”还在于结构设计的内部逻辑性要强,由表及里,由因而果,由破而立,是一种顺理成章的“转”,而不是生硬做作的“转”。
发表评论(审核通过后显示) 取消回复